5月20日,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官網發(fā)布消息稱,國家電網設立董事會,劉振亞任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任總經理;同時,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決定,舒印彪任董事。
此次調整前,現年61歲的劉振亞任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舒印彪任副總經理。
國家電網一名內部人士稱,國家電網設董事會只是時間問題,整個國務院國資委體系都是這么改革的,比如南方電網、比如大唐集團。相比此次調整,外界更為關注的是,國家電網力推的特高壓交流工程的走向。
“舒印彪與劉振亞對特高壓思路一致”
央企設董事會的工作試點,始于2004年。今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發(fā)布消息稱,建設規(guī)范董事會試點的央企數量達到52家。截至當月,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央企為115家。
在電力行業(yè),國家電網之前的最新一例董事會試點是中國國電集團。中國國電集團也由此成為五大電力集團中繼大唐集團之后第二家建立董事會制度的公司。
有電力業(yè)內人士稱,電企設董事會,“好像是有種相互制約的意思,但實際上董事長還是真正的一把手。”
此番出任國家電網董事長的劉振亞一直以力推“特高壓交流工程”著稱,早在今年5月初,關于其任命的消息就已在電力行業(yè)傳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資料顯示,劉振亞出生于1952年8月,山東郯城人,技術員出身,2000年之前一直在山東電力系統(tǒng)工作,曾任職至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并兼任山東魯能集團董事局主席、華夏銀行副董事長。
2000年11月,劉振亞出任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并于2002年10月-2002年12月期間,出任國家電網公司籌備組副組長。
2002年12月國家電網公司成立后,劉振亞任國家電網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兩年后升任總經理、黨組書記。
劉振亞是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現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舒印彪同樣是“老國網”。財新網援引資料稱,舒印彪今年54歲,河北涿州人,1984年自華北電力學院畢業(yè)后即任職于國家電力公司。
一名知情人士稱,舒印彪對特高壓的思路與劉振亞是一致的。
爭議交流特高壓
“就看中央對電力體制改革的態(tài)度怎樣了。”據一名電力人士稱,以特高壓交流為主干的三華同步網由于存在經濟性、安全性的爭議,“高層一直沒表態(tài)。”
據該人士稱,國家電網提交給國家發(fā)改委的電網建造方案,都是套餐一樣的幾橫幾縱,但上頭批的時候,卻都是零敲碎打。國家電網自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之后的特高壓交流項目,都是同一區(qū)域內的工程。
可作注腳的是,在2012年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一度要求確保4項特高壓交流工程和3項特高壓直流工程獲得國家核準并開工,其中4項特高壓交流工程包括“錫盟至南京、淮南至上海、蒙西至長沙、雅安至皖南”。但根據公開資料,2012年,上述四個工程獲批的只有“淮南至上海”,該工程為區(qū)域內工程。
今年4月11日,繼淮南至上海工程后,中國第三條特高壓交流工程——國家電網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開建;與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不同,其并非跨區(qū)輸變電工程,僅局限于華東電網內。
雅安到武漢的項目,也已收到路條。”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華東特高壓工程爭議大 國家電網也改口了
不過,已開始建造的華東特高壓工程也充滿爭議。有異議者提出,既然這些省份都沒有富余的能源,那么這些省份之間就無法進行大規(guī)模的電量交換。“整個華東五省之間,有17條50萬伏線,足夠了,何必要上100萬伏的特高壓交流?安徽從今年開始就變成缺電省份了,外送什么?總不能說從長江港口拉煤拉到安徽,發(fā)成電再重新送回上海這邊?”
上述人士稱,所以現在國家電網也改口了,說華東小環(huán)網不是為了輸電,是為了電網穩(wěn)定,這也站不住腳。“南方電網的直流工程很多啊,不都在沒有建設特高壓交流的情況下運行得好好的么?”
特高壓,被國家電網稱為世界輸電技術領域的“珠穆朗瑪峰”。依據國際慣例,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輸電被稱為特高壓輸電項目。在電流一定的情況下,電壓等級越高,傳輸功率越大。目前特高壓技術只被少數國家掌握。
就直流與交流比較而言,電力業(yè)內一般認為,高壓直流輸電,電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會隨時變化,因此運行比較穩(wěn)定可靠、損耗較小、調節(jié)迅速,也比較節(jié)約線材,能夠減少投資。高壓交流輸電,能比較方便地將其他機械或化學能量轉化成電能,并通過變壓器隨時升壓或降壓,使用起來比較靈活;但輸送損耗較大,而且容易因波動,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擴大停電事故范圍。